《全球鐵合金網》2022-7-1: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廳擬對遵義長嶺特殊鋼有限公司優特鋼精深加工技改項目(三合一)環境影評價文件進行審查。為保證審查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現將擬審查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2年7月1日-2022年7月7日(5個工作日)。
聽證權利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內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可提出聽證申請。
聯系電話:
0851-85571099(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0851-86987058(貴州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B1區生態環境廳窗口)
傳真:0851-85570802
通訊地址:貴陽市南明區遵義路59號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
貴陽市南明區遵義路270號貴州省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B1區生態環境廳窗口
郵編:550002
建設項目概況:
遵義長嶺特殊鋼有限公司現位于遵義市紅花崗區坪橋工業園區,位于技改場址北面,相距約1130m。公司始建于1992年,占地約230畝,公司具備了年產110萬噸特普鋼材生產能力,現有110噸電爐一臺、130噸精煉爐一臺、R8連鑄機一套及一條軋鋼生產線。公司于2022年1月份停產,后期不再進行生產。
技改項目位于遵義市紅花崗區坪橋工業園區,電爐置換方案已獲得貴州省工信廳批復,按1:1置換容量110噸電爐一臺,煉鋼產能由技改前的110萬噸/年技改為82.5萬噸/年,技改后原有廠房設備全部拆除。根據2203-520302-07-02-229813號備案文件,本次技改內容還包括建設130噸精煉爐和1臺9機9流連鑄機,配套建設制氧站、變電站等公輔設施。軋鋼生產能力350萬噸/年。占地約1420畝。
軋鋼生產線配置1條H500型鋼生產線,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70萬t/a;1條H250型鋼生產線,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10萬t/a;1條工槽角軋機生產線,設計年生產能力為70萬t/a。主要生產中等規格H型鋼、工字鋼、槽鋼、角鋼、鋼板樁等產品,鋼種包括碳素結構鋼、低合金結構鋼、耐候鋼等。技改完成后,具備年產合格鋼水82.5萬t、合格鑄坯82.5萬t,年軋鋼能力350萬噸,全廠勞動定員1500人,年生產時間6800小時。項目總投資6000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為16550萬元,占總投資的2.75%。
主要環境影響和環境保護對策與措施:
1、廢氣
項目產生廢氣環節主要包括電爐冶煉煙氣、電爐車間無組織排放廢氣、精煉爐廢氣、散裝料廢氣、軋鋼車間的加熱爐煙氣及軋鋼含塵廢氣。
(1)電爐一次煙氣
電爐一次煙氣通過第四孔被除塵系統排出。爐內高溫煙氣經預熱廢鋼并通過廢鋼余熱進入自然沉降燃燒室+余熱鍋爐+高效布袋除塵器處理經40m高煙囪排放,顆粒物排放滿足《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中煉鋼-電爐顆粒物排放濃度10mg/m3的要求。為保證二噁英的治理達標,高溫煙氣經經燃燒后進入余熱鍋爐回收熱量,再進入布袋除塵器進行凈化去除,二噁英排放濃度達到《煉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4-2012)表2標準,布袋除塵器選用抗結露低阻脈沖袋式除塵器。該排放口設置自動監測儀,監測項目為顆粒物。
(2)電爐車間環境集煙廢氣
電爐出鋼時產生的大量瞬時煙氣通過屋頂罩捕集;電爐加料時產生的大量瞬時煙氣通過電爐密閉罩和屋頂罩捕集;電爐冶煉時為降低爐內排煙的溫度,也要抽取部分電爐密閉罩和屋頂煙氣。
本項目設計將電爐密閉罩和屋頂罩捕集的并入1個除塵系統,即二三次除塵系統。電爐二次、三次煙氣經密閉罩+屋頂罩進行收集后進入高效布袋除塵器處理經60m高煙囪排放,排放滿足《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中煉鋼-電爐顆粒物排放濃度10mg/m3的要求;二噁英排放濃度達到《煉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4-2012)表2標準。該排放口設置自動監測儀,監測項目為顆粒物。
(3)散裝料及鐵合金等上料系統、精煉爐煙氣
本項目精煉爐煙氣經過第四孔排煙+半密閉罩的處理方式對精煉爐廢氣進行處理。精煉爐排煙罩與爐蓋聯成一體,散裝料粉塵、精煉爐第四孔排煙、鋼包爐精修粉塵、中間罐傾翻粉塵經密閉罩收集后由脫開的排煙管道與上料除塵管道匯合后送至布袋除塵器,經40m煙囪排放,煙氣可以滿足《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環大氣[2019]35號)中廢氣污染物排放濃度的要求和黔環通[2019]182號《貴州省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實施方案》的要求。
(4)廢鋼加工車間、鋼渣處理車間廢氣
鋼渣處理車間及廢鋼預處理車間均設置1套布袋除塵器對粉塵進行收集處理。煙氣可以滿足《煉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4-2012)表2標準,分別經30m高煙囪排放。
(5)加熱爐廢氣
軋鋼生產線共設3座蓄熱步進式加熱爐,軋鋼車間加熱爐燃料為凈化后的高爐煤氣及天然氣的混合氣,采用脫硫后的煤氣及低氮燃燒技術后顆粒物、SO2、NOX排放可以達到《貴州省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實施方案》的加熱爐超低排放要求,通過6根25m煙囪排放。
(6)軋鋼廢氣
軋鋼車間粉塵經過收集后設置3套高效布袋除塵器對粉塵進行收集處理,軋鋼車間廢氣滿足《軋鋼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28665-2012)表2要求,通過3根40m高煙囪排放。
(7)無組織廢氣
本次電爐煉鋼車間采區的無組織排放措施有:散裝料采用封閉料倉,散裝料轉運點均設置了密閉罩,并送入高效除塵器處理;煉鋼車間保持無可見煙塵外逸、電弧爐在爐內排煙基礎上采用密閉罩及屋頂罩相結合的收集方式;鋼包精煉爐設置半密閉罩,并配備高效袋式除塵器;廢鋼切割在封閉空間內進行,同時設置集氣罩,收集至電爐二次煙氣系統處理;連鑄中間包拆包、傾翻過程進行灑水抑塵;鋼渣采用噴淋抑塵措施、除塵灰采用真空罐車、氣力輸送方式。本工程散裝料貯運配料、電爐冶煉、鋼包精煉以及連鑄等生產工序均位于一座封閉式聯合廠房內,所有主要大氣污染源均采用了高效捕集、凈化措施,有效削減了顆粒物的無組織排放。
2、廢水
全廠廢水按車間處理+全廠污水處理系統結合的方式。各車間廢水設置管道過濾系統,大部分間接冷卻水均可以回用于生產,少量管道反沖洗排水進入全廠污水處理站。全廠設置4套車間濁循環水處理,1套全廠生產廢水處理站(15000m3/d)、1套生活污水處理站(100m3/d)。生產廢水、初期雨水、化驗室廢水全部進入工業廢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全部回用與工業水池,不外排。生活污水經二級生化處理站處理后出水滿足回用水標準后回用于工業水池,不外排。
連鑄濁環水系統:連鑄二次冷卻水、設備直接冷卻水和沖氧化鐵皮水匯集至鐵皮溝中流入旋流沉淀池進行沉淀,一部分水用泵加壓后直接用于沖氧化鐵皮。其余廢水則由2臺自吸泵(1用1備)加壓送至高速過濾器中進行除油和過濾,經過濾處理后的上清液利用余壓送至冷卻塔冷卻。冷卻后的回水流入濁環水冷水池,經泵加壓循環使用。
軋鋼車間濁循環水系統:軋鋼車間濁環水經使用后水體受到污染,經鐵皮溝自流入旋流沉淀池,進行沉淀處理,處理后的澄清水一部分水量經沖氧化鐵皮泵組送回車間沖氧化鐵皮循環使用;另一部分水量由供水泵加壓送至一體化高效濁水凈化裝置進行處理,處理后的水利用余壓進入雙旋流過濾器進行過濾處理,過濾器出水利用余壓上冷卻塔降溫,冷卻后的水自流入循環水泵站濁環水吸水井,再經各供水泵加壓送用戶循環使用。
全廠廢水處理站采用調節池+高效澄清池+V型濾池+超濾進行處理后大部分進入工業水池,另一部分送至深度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系統包括二級反滲透系統和濃水濃縮減量系統兩部分。一級反滲透系統出水進入二級反滲透生產除鹽水,兩級反滲透濃水進入濃水反滲透再次濃縮后,出水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05)》回用于工業水池,濃水供鋼渣等用戶消納。
生活污水處理采用格柵+調節池+生化處理+MBR膜+污泥脫水工藝進行處理,生活污水出水水質符合《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回用于工業水池,進入全廠生產用水系統。
3、地下水
針對場地的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地下水環境背景現狀及項目建設情況,針對本項目可能對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情況,采取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保護措施如下:為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將污染物泄漏的環境風險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優化布局(1)將產污裝置盡可能的調整至場區粘土層較厚的區域。(2)污水管道施工應嚴格符合規范要求,接口嚴密、平順,填料密實,避免發生破損污染地下水。(3)在廠區周圍建設完善的防洪系統、排水系統,加強維護,嚴格控制周圍地表水進入廠區。
2、“可視化”處理(1)防滲等級較高的區域盡可能架空,以便于滲濾液發生滲漏時能及時發現和處理。(2)管線盡可能地上敷設,減少埋地管道。
將廠區劃分為重點防滲區、一般防滲區和簡單防滲區。重點防滲區:位于地下或半地下的生產功能單元,污染地下水環境的物料泄漏不容易及時發現和處理的區域。包括連鑄濁循環水池及處理站、污水收集管網及處理設施、電爐灰貯存倉、軋鋼濁循環水池及處理站、危廢暫存間、全廠污水處理站等。重點污染區地坪混凝土防滲層抗滲等級不應小于P8,其厚度不宜小于150mm,防滲層性能應與6m厚粘土層(滲透系數1.0×10‐7cm/s)等效。
一般防滲區:裸露地面的生產功能單元,污染地下水環境的物料泄漏容易及時發現和處理的區域。主要包括電爐車間(含精煉車間、連鑄車間)、鋼渣處理車間、廢鋼預處理車間、初期雨水池、事故水池、一次除塵站、二三次除塵站、等。一般污染區地坪混凝土防滲層抗滲等級不應小于P6,其厚度不宜小于100mm,其防滲層性能與1.5m厚粘土層(滲透系數1.0×10-7cm/s)等效。
簡單防滲區:簡單防滲區指不會對地下水環境造成污染的區域。主要包括控制室、配電室、綠化區、辦公樓、制氧站、綜合庫房、監管車間等。進行一般地面硬化即可。同時在廠區上游設置1個地下水監測井、下游設置2個地下水監測井。
4、噪聲
項目主要噪聲源有電爐、LF爐、各類風機、電機、水處理系統循環泵等。工程在滿足工藝設計的前提下,在設備選型時盡可能考慮選用低噪聲產品,并針對電爐煉鋼工程高噪聲源特性,在設計上積極采取消聲、隔聲、減振、隔振等措施加以治理。除塵風機、電機設置在專門風機房內,借助廠房建筑物隔聲,削減聲能的擴散與傳播,同時,在除塵風機出口設消聲器消音。除塵風機設置單獨基礎或減振措施,風機與管道間采取柔性連接方式,風機及前后管道采取相應的隔聲措施,以防止振動產生噪音。水泵、泥漿泵均設在專用泵房內,水泵出口與供水管采用橡膠軟接頭連接,機座采取減振措施,管道與墻體接觸處安裝彈性支撐,穿墻管道安裝彈性墊層。精煉爐冶煉噪聲以及連鑄機生產線上的設備噪聲的治理,在設計中考慮利用廠房建筑物等圍護結構的隔聲來削減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對主操作室設隔聲門窗,使室內噪聲滿足相關標準要求。通過采取上述措施,確保項目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3類要求。
5、固體廢物
本項目運行過程中會有鋼渣、氧化鐵皮、電爐除塵灰、一般除塵灰、廢油、廢耐火材料等。鋼渣采用風淬發回收成鋼球外賣,渣坑內的水渣送遵義西南水泥廠綜合利用;廢鋼送廢鋼加工系統,作為廢金屬料回爐冶煉;電爐一次煙氣除塵作為危險廢物,按照危廢進行管理,委托有資質單位安全處置;電爐二次、三次除塵灰及精煉爐除塵灰送場外燒結廠;連鑄坯及軋鋼車間產生的氧化鐵皮、切頭作為原料回爐;廢耐火材料及廢電極回廠家回收;液壓及潤滑系統產生的廢油,作為危險廢物,委托有資質單位安全處置、除鹽水站廢滲透膜由廠界回收。廠區職工產生垃圾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
6、土壤
項目可能產生的土壤污染途徑主要為大氣污染物可通過大氣沉降對周邊土壤環境產生影響及出現濁循環水池發生滲漏對周邊土壤環境產生影響。保護措施:(1)污染影響型建設項目對土壤環境影響保護措施重點強調源頭控制措施,因此,建設單位必須做好廠區內的防滲措施,杜絕滲漏事故的發生。(2)加強廠區綠化及周邊一公里范圍內土地的綠化,以種植具有強吸附能力的植物為主。(3)廠區做好雨污分流,杜絕廠區地面漫流進入周邊環境,廠區四周修建截排水溝,在廠區初期雨水收集后進入污水處理站處理。
7、生態環境
根據本項目特點及區域生態系統特征,本項目對生態系統造成影響的因素主要為生產系統排放的大氣污染物中顆粒物、氮氧化物、SO2、二噁英對周圍區域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
保護措施: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根據建設及運行特點,確定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原則為:(1)自然資源的補償原則,由于項目區自然資源(植被、土壤)會因為項目施工和運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耗,而這兩種資源都屬于再生期長,恢復速度較慢的資源,除自身存在市場價值外,還具有生態和社會效益,因而必須執行自然資源損失的補償原則。(2)受損區域的恢復原則,項目影響較大的區域是占地區和直接影響區,用地格局的改變影響了原有自然體系的功能,如物種移動,應進行生態學設計,盡量減少這種功能的損失。(3)人類需求與生態完整性維護相協調的原則,項目建設和運行是人類利用自然資源滿足需求的行為,這種行為往往與生態完整性的維護發生矛盾,生態保護措施就在于盡力減緩這種矛盾,在自然體系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開發利用資源,為社會經濟的進步服務。
營運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措施:(1)貫徹“預防為主”的思想,是減少破生態影響的重要原則,項目營運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污染影響,因此,降低污染物排放濃度是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2)廠區綠化
在生產廠區周邊應結合水土保持進行綠化,永久性道路進行路旁綠化,辦公區進行園林綠化。綠化應因地制宜,多種綠化措施并舉,以保護區內原有植被為原則,合理選擇實用、經濟的本地綠化植物,采用常綠和落葉、喬木和罐木、速生和慢生樹種、喜陽和喜陰植物等多種類和喬罐草相結合的多配置方案進行。為了充分發揮綠化的防噪降塵、凈化空氣和美化環境的作用,保證區域環境質量,廠區綠化系數不得低于15%。